
互聯(lián)網信息共享,百萬人同時在線協(xié)作文檔,這類媒介形式都有著怎樣的共性呢?
發(fā)表日期:2021-08-05 文章編輯:洛壹網絡 文章來源:網站建設公司
信息共享、擴散與整合,百萬人同時在線協(xié)作文檔,數字工具不斷演化,提高了信息協(xié)同的效率,傳遞了互聯(lián)網普惠的價值。這類媒介形式都有著怎樣的共性呢?
首先是極簡的產品特性。在線表格,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辦公工具,具備瀏覽、編輯、分享的基礎功能,在信號一般的環(huán)境里也有可能被打開,意外地在一次災難性事件中傳播了最實用的信息。
一個入口,能夠集納無數原子化的力量。信息傳遞的形式在革新,流程也不斷簡化。
第二點是珍貴的實時性。不同于傳統(tǒng)媒體時代報紙上刊登的尋人啟事,網絡時代“刷新即可得”的模式在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信息損耗。社交媒體不斷翻新的“信息接力”,文檔中一個又一個不同顏色的閃爍光標,這種與你同在的場景為人們提供了獨有的安全感。
這種“情感同行”背后體現出兩種價值:一種是團結,因為共同的愿景,過去的陌生人成為此刻的伙伴;另一種是彌補信息差,共享環(huán)境里,會有掌握更多信息和資源的人,例如組織線上問診的醫(yī)生、提供避險場所的商戶等等,借助共享媒介,這些人所掌握的信息更便捷地傳達給了其他人。
第三點則是對信息的充分信任。人們所付諸的信任其實也是一種資源,讓信息能夠在技術的投影之下發(fā)揮更大作用:除了“救命文檔”,央視、騰訊、快手、知乎等各大平臺所開設的緊急互助渠道也是如此。
這種由平臺、參與者、救助者、自救者彼此信任、共同搭建而起的“信息虹橋”,像是創(chuàng)造了一個“道德算法”,人的倫理與價值觀被嵌入技術之中,提高了此類媒介的可靠性與安全性。
不過,相比過去的全網尋人或者尋找稀缺血型的接力,這一次社交網絡救援目的性更加明確、速度更快,扁平化的信息交流讓更多的民間力量被看見和被關注。從這個角度來講,數字工具作為媒介,賦予了“協(xié)同共享”更深度的實現方式。
在相關學者關于“群體活動”定義的討論中,主體之間的信息交換存在不同深度的互動方式,而“協(xié)同”作為相對較為“深入”的一個等級,提供了最高的信息密度,也將境界上升為“為完成共同目標而協(xié)作”。[1]
按照這個定義來說,微信聊天中的救援信息互換算作“交流”,知乎中對洪災提出的回答建議算作“貢獻”,官方對救災的多方指示算作“協(xié)調”與“合作”,而不斷更新的在線文檔則可以被稱為“更加深度的協(xié)同”。
全國各地形形色色的個體,在看似簡單的文檔編輯背后,實際上都發(fā)揮著自組織、自生產精神,運用數字技術為需要幫助的生命尋找機遇。
本文鏈接:http://13710.com.cn/news-details-40-495-1.html
版權聲明:
1:本站所有內容均由互聯(lián)網收集整理、上傳,并且以計算機技術研究交流為目的,僅供大家參考、學習,不存在任何商業(yè)目的與商業(yè)用途,如描述有誤或者學術不對之處歡迎及時提出,不甚感謝。
2、 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我們[email protected]第一時間處理;